通城拍打舞,自元、明以来流传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由当地民间流传的以手互相拍打自娱自乐的汉、瑶原生态舞蹈发展而来。舞蹈以男人拍打胸脯、女人拍打手臂为主导动作,然后再加以扩展变化,拍手、拍肩、拍背甚至拍脸、膝、臂等,有的躺着拍、坐着拍、跪着拍、站着拍、舞着拍,拍打贯穿始终。
拍打舞的由来
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山区,自古以来就是瑶汉杂居之地。经家瑶学会考证,今湖北通城及其龙窖山地区,曾为“瑶人出世武昌府”的发祥之地,瑶族先民的祖居地,是全球3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
他们大量的历史、民俗文化,与当地汉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汉瑶文化。元末明初,瑶胞举族南迁后,起源久远,融冶了瑶汉文化元素的《通城拍打舞》(拍打歌),至今还由这里的汉民族后裔以原生态的风貌传承着。
1987年,通城县文化馆创作干部任卓辉开始广泛搜集、提炼失散在通城民间的拍打舞动作,汇集整理了一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拍打舞蹈语汇,为拍打舞的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濒临失传的民间拍打舞得以新生。
近年来,通城县文化教育部门不但开办了多期拍打舞培训班,还在学校里开设了拍打舞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城拍打舞先后在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奖,并应邀参加了第八届、第九届民间艺术节,还曾于2010年走出国门,远赴德国展演。 拍打舞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通城拍打舞适合于广场展演和舞台表演,深受观众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