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的公告,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7月13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的《关于2021申报创建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会评审结果的通报》,同意通城内冲瑶族村景区通过评审,将其列入创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名单。
内冲瑶族村原名内冲村,位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处的大坪乡药姑山腹地,在2018年前,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古村落。
2017年12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咸宁市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通城县为“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以药姑山为主的古瑶文化正式揭开面纱,内冲瑶族村逐渐被世人所知。
全球近400万瑶胞苦苦寻找的圣地,大量瑶族先民生活遗迹,赋予药姑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极为难得的旅游资源。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2018年6月,通城县委、县政府依托古瑶文化底蕴,投资5980万元,启动内冲瑶族风情村项目,建设瑶望千年广场、古瑶文化博物馆、古桥遗址湿地公园、东冲古瑶文化碧泉等人文景观,打造“中华古瑶第一村”;立足药姑山旅游规划,以“瑶望千年,药韵楚天”为主题,为美丽瑶乡量身打造了“一轴两环三片”的总体规划。
“以前叫我作上亲客我都不来,现在呵,一月来四五次还不够,还要花钱呢!”大坪乡村民的一条抖音短视频在网络不胫而走。
乡村振兴就是文化振兴。走近内冲瑶族村,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檐饰砖雕、亭廊木屋、龙犬牛角等瑶族建筑元素随处可见。
“县里成立有古瑶文化学会,乡里成立有大坪诗联书画协会,各种文化组织在内冲瑶族村交融,让内冲瑶族村文化更有深度和广度。”大坪乡党委书记吴红艳说。
“药姑山上中药全,只缺甘草与黄连。”明朝李时珍在药姑山采药编写《本草纲目》后,此俗语便流传了下来。
“利用林下资源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果蔬采摘基地,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内冲瑶族村已建成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300亩野生茶园、50亩柿子基地及林下黄精种植2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