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哪?谁种的?谁是东壁?谁在听溪?这些都重要。更重要的是,十大功劳还在那里,菝葜还在那里,杜仲还在那里,瑶妹的热情活泼还在那杯热茶里,瑶乡的绿水青山还在游客的记忆里。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驻内冲村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揭光明说,这就是李时珍采中药的药姑山。
“内冲瑶族村位于药姑山南端,是一个古老的村寨,是瑶族的圣地,也是瑶族的发祥地”,隽达文旅公司总经理徐摇补充道,早在2012年,这个村就被列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瑶族特色保护自然行政村。
“目前村里保存着古井、神台、梯地、石墓、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沉淀着瑶族先民的文化气息。”当过老师的内冲村党支部书记胡金文如数家珍。
据说,历史上,瑶民在荒山野岭“刀耕火种”,“采食腊毛”,“食尽一山又它徙”,被史学界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如今的内冲村美如画。不说别的,就谈谈那萌萌屋民宿,独特的造型,宽敞的居室,天然的氧吧,于绿树掩映中透出靓丽,既有现代时尚的艺术创意,又有淳朴瑶乡的民族印记。
如今的内冲人笑如花。瑶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跳竹竿舞的瑶哥瑶妹好不欢快----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竹竿碰击声里,他们敏捷地进退腾挪,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笨手笨脚的我大胆地加入竹竿舞队伍,一不小心被竹竿夹住了脚,慌张地退了出来。那些善于跳竹竿舞的瑶哥应变自如,一个个手舞足蹈、兴高采烈。还有通城拍打舞、锣鼓表演、牛角舞表演等节目,游客们大声叫好。
如今内冲的中药材火起来了。贝母、玉竹、黄精、重楼等林下药材,辅之以木本药材黄柏、灌本吴茱萸套种遮阳,可达到林上与林下的双重效益,减低土地投入成本,使土地使用率倍增。
我两次在药姑山觅回绿植,前年带回一株紫雀,当年开花,满窗紫花,娇艳欲滴;去年挖了一棵紫花石蒜,叶如香韭,花如绣球。
随着到内冲频率的增加,内冲印象愈加深刻。那登顶后汗流浃背的惬意,那识花识草识中药的欢喜,那抚弄溪水、挑选卵石的动感,那凝视游鱼、聆听鸟鸣的静谧,至今都挥之不去。
目前,内冲己是3A级风景区了,听说,正在冲刺4A级风景区。到那时,这个“中华古瑶第一村”又会拿下更多的金字招牌。“瑶望千年 只为等你”,等的就是你去看一看美丽乡村的变迁,等的就是你去走一走瑶哥瑶妹的牵手桥。